清 新 秀 逸  风 韵 超 然

   
                    ——《柳咏絮作品集 》读后感
 

    年前偶然看到[柳咏絮作品集],觉得非常清新,可以说是[超凡脱俗]的花鸟画集,其中有许多值得搞人物画者学习研究之处,因而索要一册,回来捧读多日。真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幅画,无不令人得到美的享受,而且从中还[借鉴]了许多东西到我的人物画中来。今年又得到柳咏絮的作品集,欣赏之余,引发出一些琐碎的想法。

    一、艺术源于生活,花鸟画也不例外。花鸟画表现的既是大自然中的对象,当然必须向大自然中去索取素材,或者说从自然界的美中提炼[艺术形态],也就是古人早已说过的[师承造化]。我注意到‘在柳咏絮的作品提词中,有的注明采风之处,例如[辽南山花一野菊]就是[写出于辽南山乡]的作品;有的虽末注明,其所画乃是山花野草,可知是外出所作。这些都证明她曾远离城市,到自然界去观察和收集素材。在大自然中或者说在野外作业,与在花房子里对盆景作画总是有所区别的。这种区别就是自然舒展的状态与人工培植加工拘束状态不同。花房和盆景的花草并非不能画,而花鸟画家如果只能画盆景或只能反复临摹,不到外面去感受大自然的呼吸,便患有[营养不足]之症了。人们在家中种花弄草、饲鸟养鱼,其深层的意义乃是将大自然迁移到家中来,这是我国自古以来追求[天人合一]理想的一种体现。花鸟画家能够上山下乡,恰是投向大自然的怀抱的好机会,何乐而不为?正因为她经常到大自然中去索取材料,所以其作品中那些形象之生动是有缘由的。譬如她虽然只画了竹根、山花的某一 局部,却让人感到背景有大自然的清新气息。这也许就是常说的[以小观大]吧。也正因为从自然中取材,在她的作品中有不少画谱中少见的形象。例如山杜鹃、野菊花、扁竹莲,还有民间俗称[大麦熟]的蜀葵等等,当然也有室内培育的倒挂金钟。这些都是老画谱里少见或没有的而又是人们很熟悉的花卉形象。由此我想到师法[自然],其实就是在观察与发掘客观世界的美。
    在她的作品里还可以看到,别人不一定认为美的,她要[反其道而行之],不但画它,还要画好。例如老画谱里的水仙花,多数是开花的形象,她却画了几棵蒜头样的水仙球根[鳞茎],从[根]上去发掘它的美。这是仅认为花朵美者没有想到的。即使想到,没有办法表现[美]也难入画。难于入画而画之,让平凡的事物显出其美之所在,这才是具有表现能力的画家。

    二 、以前,多数花鸟画给我的印象是[似曾相识]。给人旧面孔的作品,大概是[只与古人合,不与古人离]的结果。要与古人离,除了到大自然中去汲取营养,还得努力于创新。艺术贵在创造,或者说贵在创新。柳咏絮有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她应用这些法则和施展这些绘画语言,表达的是新的构思和形象,因而有新的艺术效果。例如在[空谷幽兰]中,她以近乎透明的白色来画兰花,既巧妙地表现出花瓣的薄,又以浅橙的瓣尖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它的香气。其所以有如此的效果,又和墨色的兰叶有相对应的关系。兰叶的墨,表现出一定的厚度,有了这种厚度,便显出兰之挺秀。色彩的对比、明度的对比、直线与曲线的对比互相交织,才使我们的视觉得到美的感染。正因为这幅画的创新,所以柳子谷先生题跋日;[咏絮此作颇有新意。]我们观后,也有同感;其超凡之处,正出于新的构思。所谓[不落前人窠臼]者,包括了继承,也包括了创新。我认为这是给予中国画新生命力的唯一办法。创新首先在思想认识求新,同时也要实现表达新的构思之方法和技巧。在柳咏絮的作品中多处可以见到新的表现方法和其交换变化;如在用墨、用色、勾线、晕染等方面均有所探索,有所开拓,有所创新,并运用得当纯熟了,既要创新,首先要知道何为传统。往深层次说,还须对传统与现代方与西方、内容与形式、工笔与写意诸方面综合的深刻研究,才会从思想上解决创新方向的问题。我认为;与传统作品相比,她的作品更具有现代精神。
    她在传统绘画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与突破,创作出许多新的、美的形象,给人的艺术享受不同于以往。例如画竹,不仅有传统形式的墨竹,而且还有;墨色双钩与头青压浓墨相互映照的月下竹,浅赭皮纸上淡墨双钩与石青交错的幽篁,石青外加勾线的受露之竹,墨色与朱色交错的[芭蕉朱竹]和[朱竹白梅]等等,都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气息。画兰也用了不同的表现方法;以淡墨勾兰浓墨铺石,给人以深谷幽香印象;浅降纸上淡墨撇兰而加双钩碎花,表现了[秋风抑扬]中的神态;墨兰之间用双钩和石绿不同的花,显示出兰花不同的受光面;双钩的淡青叶加浓墨衬白兰花,有雨后承水欲滴之感;墨兰上加以划痕,既减弱墨的黑度,增强空间感,又显得十分苍劲。这和古人在绢画上用卵石摩擦墨线的作用相似,人工之迹消失,画如浑然天成。古人所说的[气韵生动],可能在浑然天成的效果之中。这些作品,既清新,又简练,可称得上神逸超然。
    前人评论绘画,不以神品为满足,更要求[逸]。这是中国传统绘画精神之最高境界。而要达到[逸],画家首先思想境界要超凡脱俗。在绘画形态上,表现得[清、雅、简]。这几方面,她的作品足以称之。她所以能达到这样境界,是受柳子谷老先生文人思想熏陶、掌握传统绘画的雄厚功力、自身不断的努力钻研,师承传统,深入生活,这些艺术创作规律不能超越,不能违反。有一些奋力于超逸的画家,可惜没有传统功夫为后盾,以为凡[简]就可得[逸],随意涂抹,不知所绘为何物,像从弗洛伊德试验室中取出的[样品],终流于[狂];也有借助于西画流派的形式,歪头歪脑,故意学幼儿走路之状,终流于[野]。他们终于不能称为[逸],最主要原因是没有扎根于中国绘画传统精神的基础之上。因此,学习柳咏絮老师的作品,能启发我们对中国画的深层认识。

 

 

 您现在的位置:子谷后人 > 咏絮简介  评论文章  咏絮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