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艺术生平 |精品大观 |传世墨宝 |画竹圣手 |名家评说 |翰墨情缘

您现在的位置: 柳子谷纪念网>> 名家评说>>名家著述>>郎绍君《柳子谷和他的绘画艺术》(二)
名家著述

胡藻斌

冯其庸 李松涛 杨庚新 刘龙庭 朱浩云 张荣东 杜牧野
柳子谷和他的绘画艺术(二)
郎 绍 君

    50年代以后,柳子谷的绘画日益成熟,特别是花鸟和山水,全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秀丽清新,俊逸刚健,内含生机。北宗的丘壑与空间、作家画的描绘与形似,再融进文人画的笔墨方法,求美,求雅俗共赏,求欣欣向荣。这些艺术特色,与画家始终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萎靡不消极)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一位参观者说:“从柳子谷的画里面,几乎看不到他人生的坎坷。从他的书法包括题画诗,也看不出来。这在传统文人画中也是不多见的。”应当说,这一特征不只是柳子谷的,也是许多中国士人的。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误解、冤枉、迫害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多少人把他们的坎坷经历与感受作为表现对象?可以说极少。心里有诸多苦、诸多怨,但他们的画、他们的诗和他们的歌,大都是美的,欢愉的,是正面咏歌世界与人生的。这与中国士人的精神传统有关,也与20世纪特别是50年代以来的艺术环境与“习惯”有关。直到80年代初出现“伤痕文学”后,这一传统与“习惯”才发生明显变异。当今的青年一代,比前辈们生活得自在,但他们作品中的“痛苦”、“扭曲”却比前辈多得多。人与艺术的这种演化,是颇可深思的事。
    从体裁风格看,柳子谷的花鸟,与以吴昌硕、齐白石为代表的沉厚古艳、大圭不雕的金石派花鸟画不同。喜欢浑朴凝重的观者可能会觉得它有些单薄(在熟纸上画小写意尤易如此),但艺术形态、风格衍生于不同的传统,也源自画家的性灵。对此,是不能强求的,而且它们各有其价值,并不能相互取代。事实上,小写意花鸟比大写意花鸟更接近自然美本身,更生动活泼,因而也更具雅俗共赏性,拥有更广泛的观众。
    由于对清代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山水画风的不满与逆反,世纪初以来的许多画家都转而从北宗和综合南北宗寻找发展山水画的契机,如金城、溥儒、祁景西、萧谦中等。但由于传统观念和理论上的偏见,画界、评论界和艺术史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很不够,未能给这些画家和他们的探索以应有的认识和历史地位。柳子谷并不专意于山水画,但由他落墨的历史巨作《抗美援朝战争画卷》,将传统山水画的技巧与现代战争环境的描绘和谐地统一起来,正是以其北宗山水功夫为根基的——这一事例,有助于我们思考北宗山水在本世纪山水画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画卷》无疑是柳子谷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如前所述,这一史诗性巨作的构思,首先出自对朝鲜战争有切身体察与感受的满健,是他率先创作了草图。但作品的中国画品格主要是柳子谷所赋予的。关于这一题材和主题的意义,美术界和军事科学研究界都作了高度评价,不具述。从艺术上看,这一巨作的成功和意义是:
    第一,它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叙事性,使得作品能够充分地展示辽阔而复杂的战争过程和场面——人们可以从画面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跨江入朝、急行军、宿营、运输、修桥、救火救人、开办战地医院、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挖洞、爬山、筑工事以及在战火中冲锋陷阵种种情景。对现代战争场面的这种描绘,是中国画所少见甚至没有过的。
    第二,作品将山水景物与人物动物的描绘结合起来,可以说是放大了的山水人物画,但画中人物并非点缀,而是主角;不是一两个悠闲的文人墨客,而是成百上千个行走奔跑、殊死战斗的士兵和百姓。整个作品安排在冬天,山峦谷地、江河桥梁、森林村庄都笼罩在炮火弥漫的冰天雪地之中。画家全面的绘画能力尤其较为深厚的北宗山水画功底,使他对景物环境和人物的描绘游刃有余,毫无生硬牵强之感。
    第三,在展开的横长构图里,特别着意于纵深空间的处理与表现,即在“散点透视”中又运用“焦点透视”,把远近关系突出出来,以延展的空间容量,表现出战争场面的恢宏和英雄主义主题。
    《抗美援朝战争画卷》的成就和经验都足使它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作品。
    20世纪是一个复杂的世纪——不仅社会变异复杂、政治斗争复杂、人生经历复杂,艺术与社会政治的关系、艺术自身的演变、不同艺术间的交流、艺术接受者的要求等等,也比古代复杂得多。但长期以来,面对这样复杂的对象,我们看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反而空前地简单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便是这种简单态度和方法的史无前例的极端表现。我们清理了“文革”的政治灾难,但对于那种简单方法的清理,似还远远不够——在文化上,尤其如此。从柳子谷的人生和艺术历程,我们也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摘选自《谈画未敢忘子谷》

01 02 页  

返回顶部

关于网站版权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加入收藏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liuz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kes.net.cn 客中文网络主办
技术支持

Designed by kes.net.cn 客中文网络主办